時間:2019/9/11 17:42:29 來源:餐飲杰 責任編輯:安迪
【摘要】 20年來,中國美食節以“百姓的節日,行業的盛會”為主線,不斷創新引領,已經成為集聚中華美食,展示廚藝,成就餐飲品牌,促進餐飲企業交流合作、傳承創新、投資交易的大平臺。
2000年,在中國美食節誕生那年,全國餐飲業收入為3752.6億元;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達42716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11倍多。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餐飲業進入發展快車道。誕生于世紀之初的中國美食節對中國餐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中國美食節是中國美食的風向標,是餐飲業發展的領航者。
沐浴21世紀的陽光,乘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美食節砥礪奮進,走進第20個年頭,迎來第二十屆盛會。中國美食節是21世紀的新生兒。2000年,新世紀的 個金秋,中國飯店協會創辦了 屆中國美食節。從此,一年一度,中國美食節生根神州大地,中國美食成為百姓的一種生活方式。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9屆。第二十屆中國美食節將于2019年11月1日至3日在江西南昌舉辦。
20年來,中國美食節以“百姓的節日,行業的盛會”為主線,不斷創新引領,已經成為集聚中華美食,展示廚藝,成就餐飲品牌,促進餐飲企業交流合作、傳承創新、投資交易的大平臺。
作為中國餐飲業的一個標志性活動,中國美食節在弘揚美食文化、促進消費、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年來,中國美食節自身建設日益完善,目前已形成以展覽展示、論壇峰會、賽事頒獎、擴消費惠民生為主體的活動形式,專業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在與舉辦城市融合持續發展的歷程中,其吸引力、影響力與日俱增,得到了申辦城市的一致好評。
回顧中國美食節的發展歷程,呈現五個鮮明特色:
一、緊扣時代脈搏,引領行業發展風向標
中國美食節是中國美食創新發展的風向標,是餐飲業發展的領航者。其引領方式主要有三:一是示范引領。其中包括人才與廚藝示范、菜品菜系示范、綠色食材基地與綠色飯店示范等。中國美食節著力舉辦各類賽事頒獎活動,作為烹飪匠心傳承示范、培育青年廚師精英的載體,成果卓著。第十八屆中國美食節提出打造六大工程,涵蓋餐飲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六大工程包括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國烹飪匠心工程、品質食材食安工程、酒店餐飲品牌化工程、餐飲智能化發展工程、餐飲惠民工程,使示范引領工作全面走向縱深。
二是政策與思想引領。中國美食節諸多論壇峰會開展政策解讀,探討行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凝聚思想力量。比如第十四屆中國美食節深入探討加快推進餐飲業向大眾化、品牌化、連鎖化、信息化、產業化轉型的問題,引起業內強烈反響。其間,商務部有關 出席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詳細闡述將出臺的推動大眾化餐飲發展指導意見,提供政策信息。第十七屆中國美食節舉辦10場專業論壇會議,重點關注餐飲業十三五發展方向和供給側改革辦法,探尋轉型升級新思路。在第十九屆中國美食節上,與會者聚焦餐飲外賣的新機遇,研討網紅店網紅菜的成功之道,分享全國酒店業餐飲增收模式創新、空間盈利能力提升的經驗。
三是趨勢引領。中國美食節是透視行業發展潮流趨勢的窗口。第十屆美食節起每年發布的《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以及第十六屆中國美食節起每年發布的《中國餐飲消費市場大數據分析報告》、第十九屆中國美食節發布的《中國美食百強榜》等行業數據報告,對中式正餐、中式快餐、西式快餐、西式簡餐及新興餐飲品類做典型剖析,預測消費需求,指導行業發展。
二、突出菜系與品牌,讓中華美食香飄世界
從文化的意義上,所謂特色,就是體現民族之間、地域之間的差異性的東西。中國美食節薈萃中華多民族、各地域的特色美食,叫好又叫座。其中 為人津津樂道的有中華名小吃展銷、全國新菜系、中華 百年名菜、中國名宴等。特別是各地菜系的展示,推進了菜系的品牌化發展。在中國美食節的推動下,杭幫菜響徹全國、重慶火鍋飄香世界、魯菜新潮涌動,淮揚菜南京菜錫菜盡顯風流,閩菜臺菜各展優長,桂菜走出壯鄉。杭州曾3次成功舉辦中國美食節,杭幫菜籍此良機揚名全國,杭州也打響了“世界美食名城”的品牌,提升了國際知名度。而第四屆中國美食節舉辦的首屆重慶國際火鍋節則開創了中國火鍋的新紀元。重慶火鍋成了城市名片,加快了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步伐。
上海豐收日、廣州酒家、杭州知味觀、山東凱瑞、北京旺順閣等一大批品牌餐飲企業進入中國餐飲百強榜。
千島湖大魚頭、佛跳墻、揚州獅子頭、糖醋鯉魚、文昌雞、酸菜魚、小龍蝦、臭鱖魚、東坡肉、鹽水鴨、肉夾饃、把子肉、小籠包、熱干面、生煎包、八寶飯等美食紅遍大江南北。
少數民族特色美食競相展示,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水族等多民族特色的菜點與宴席,極大地豐富了中華美食寶庫,構成中國美食節的一道特有美食風景線。
中國美食節始終貫徹綠色、環保、健康的理念,大力推動綠色餐飲、健康美食。第七屆中國美食節鮮明地提出“綠色餐飲,促進消費”的主題;第十二屆中國美食節更是高舉“健康美食,綠色生活”的大旗,推出養生美食,深化了綠色餐飲的內涵。
三、互聯網+美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民以食為天。餐飲大眾化是餐飲的本義。第十四屆中國美食節著力推進美食大眾化,發展民生餐飲。第十五屆中國美食節以“餐飲回歸本味,服務大眾民生”為主題,集中喜宴婚宴的展示展銷,積極推動喜宴餐飲轉型。在這屆美食節上,無論展示的美食,還是技能大賽及廚藝表演,都選用普通食材制作。
在餐飲回歸本味的過程中,餐飲業同時得到了升華。餐飲的升華首先得益于發展理念,大眾化方向使中華美食獲得了深厚的發展基礎與廣闊的市場。杭州的生態菜品誘惑了千家萬戶,杭城人把生態菜品打包回家成為時尚。美食嘉年華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擴大消費惠及民生,通過美食消費體驗和美食文化傳播,讓數十萬舉辦城市的市民百姓走進美食節舉辦地。
餐飲大眾化的細分發展,帶動了餐飲業態的進一步細分,小吃、團餐、快餐、外賣、火鍋、日料等等發展十分迅猛,火鍋的海底撈、團餐的千喜鶴、中式快餐的老鄉雞和真功夫、外賣的美團和餓了么等等,都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標桿性企業。
其次,技術的進步推動了餐飲業的創新發展與現代化進程。在第十三屆中國美食節上,中國美食工業化產品首次協同展銷,一批名菜名點名小吃成為標準化、工業化的食品,借助互聯網擴大產品的銷售渠道。第十六屆中國美食節以“互聯網+美食創新”為主題,顯示中國餐飲業的新發展。智慧餐飲是未來餐飲業的發展趨勢。第十八屆中國美食節2017中國互聯網+餐飲信息化展區,嘩啦啦、辰森、微盟等30多家智能設備、智能系統和信息化品牌供應商展出60多種智能化產品和智能化解決方案,手機點餐、在線支付、自助點餐機、自助取餐柜、機器人炒菜、感應式收銀機等智能工具與設備吸引了大批觀眾。第十九屆中國美食節舉辦了2018中國餐飲新技術展覽。這屆美食節突出一個“新”字,以“新消費、新零售、新美食”為主題。線上線下,智能餐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餐飲業正大踏步走向現代化,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時期。
四、集聚產業鏈,打造行業投資交易新平臺
中國美食節一直把推出項目、吸引專業買家,促進交易投資作為重要內容。第五屆中國美食節推出投資項目211個,比上屆增加兩倍,吸引投資額翻了三番。第十四屆中國美食節組織了信息化智能化、廚房設備、餐具用具、工業化食品、酒類等多個專題對接洽談會,一批餐飲行業知名供應商與全國餐飲企業現場洽談,成交金額超過20億元。
全國供應鏈精華集中展示交易,吸引了全產業鏈的廠商參與。正大、東方糧倉、中糧、益海嘉里、鮑之源、麥德龍、廣東溫氏、威龍酒業等大企業、大品牌踴躍參加,買家與賣家零距離對接洽談,項目方與投資方面對面溝通交流。搭建起了源頭產地與終端客戶大型飯店餐飲企業的合作直采平臺,減少中間環節幫扶企業減低采購成本。
第十八屆中國美食節舉行了舌尖上的“一帶一路”——中國餐飲企業開拓俄羅斯市場主體推介會,為中國食材、食品和餐飲品牌企業走出去搭建新平臺,目前該項目已經成功推動了中國餐飲品牌落戶俄羅斯。
五、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推動中西美食融合創新
中國美食節從創辦伊始,就面向全球開放。從 屆到會的香港、臺灣和美國等幾個地區的客商,到第十九屆的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大批品牌餐飲企業、特色美食扎堆而來,美食節的國際化程度明顯提升。
第三屆中國美食節舉辦首屆國際美食展,包括國際美食精品展、國際餐飲業發展論壇、國際廚藝大師品牌菜演示和美食流行趨勢發布等內容,使美食節的國際化程度有了新突破。從此,在中國美食節上,中外美食同時展示,同臺競技。這一舉措,促進了中西美食融合發展。第十屆中國美食節舉辦的國際美食博覽會打破傳統的單一邀請廚師制作國際美食展覽形式,突出“西為中用,中餐西做”的創新概念,制作的流行菜式廣受青睞。第十四屆中國美食節的國際美食博覽會展示了國際美食發展潮流,挪威三文魚、意大利披薩、西班牙火腿、澳洲肥牛、法國鵝肝、蝸牛等特色食品,讓南京市民領略異國風情,品嘗別樣滋味。在第十八屆中國美食節的國際展區,葡萄媽媽私房菜、泰國香椰、金鮮生料理等展出的一系列異域美食,賺足了人氣。
中國美食節20年,天時地利人和。當前,中國餐飲業快速發展,其增速已超過商品零售。餐飲業前景一片光明。
中國美食節20歲,鮮衣快馬,踏著青春的腳步,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