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4/3 18:07:14 來源:餐飲杰 責任編輯:安迪
【摘要】 在消費不斷升級、新一代消費群體崛起的形勢下,中國餐飲市場各業態品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品類創新火爆異常,并持續發酵,成為餐飲市場活力得以迸發的力量源泉。
創新,是永不過時的“發展利器”。
在消費不斷升級、新一代消費群體崛起的形勢下,中國餐飲市場各業態品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品類創新火熱異常,并持續發酵,成為餐飲市場活力得以迸發的力量源泉。
2017年年底,黃記煌母公司煌天國際推出全新品類——三分飽燴燒飯,進軍快餐市場,也由此開啟了中餐品類創新的又一輪序幕。
2018,無創新不餐飲?
消費升級的背后是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當下,中國人的餐飲消費需求更趨品質化、精細化、體驗化,餐飲企業的品類創新也以此為突破口,不斷激發著整個市場的活力與潛力。
根據餐飲老板內參的分析與總結,小吃快餐是品類創新 熱土。
這也和《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的大數據相吻合,《報告》顯示,小吃快餐品類的門店數占中國餐飲門店總數近1/3,是更大賽道。
比如各地域的特色小吃,一方面,進入門檻越低、剛需特征越明顯的品類進入者越多,店鋪數越密集。另一方面,這個賽道的競爭也 激烈,更能催生具有創新力和競爭力的餐飲品牌。
其次是火鍋。業內人士指出,火鍋是正餐品類中標準化程度 高、競爭 激烈的品類,同時也是有一定資金實力和運營能力的經營者優先考慮進入的領域,因此火鍋的“競爭段位”在整體餐飲業中處于較高的水平。
這也倒逼這個品類的經營者們,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行業里立足。
以黃記煌三汁燜鍋為例,作為燜鍋品類的創始品牌,其甫被推出市場,就火遍大江南北,甚至于在后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諸多“仿冒者”,其品牌自身在去年已經升級到4.0版,且還在不斷升級換代中。
其母公司煌天國際也開始了新一輪品類的創新,推出三分飽燴燒飯,進軍快餐市場,這個源自老北京燴飯(燴飯本身是老北京的一種早餐,即把各種蔬菜肉類放在一起燜制)并增加了“燒飯”特性的創新品類,或許能成為煌天國際旗下繼黃記煌三汁燜鍋之后的又一“力作”。
第三名是燒烤,生產標準化、消費場景化、客群年輕化,這3大優勢使得燒烤這一品類迅速躥紅。川菜排名也比較靠前。
此外,2017年,隨著喜茶、奈雪的茶風靡市場,新茶飲成了一個異軍突起的新品類,嗅覺靈敏的創業者也都紛紛跟進,各地新茶飲店開始遍地開花。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的報道,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39644億元,品牌餐飲引領作用顯著。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餐飲消費逐漸由價格導向轉為品牌導向,展望2018,品牌餐飲仍是市場主力,而品類的創新也將從一般業態的競爭進化為餐飲品牌之爭。
中餐未來:大水出大魚,要做全球化品牌
水大,魚就可能大。餐飲水很大,魚群也很大。
這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對目前中國餐飲業發展的觀察結論,“水”指的是市場,“魚”則指企業,在他看來,中國餐飲增長率很高,企業很多,但“大魚”還不夠多。
QSR雜志發布的2016年全球快餐休閑餐飲品牌前十位都來自美國,十強銷售額總和占到了全美的15.5%,而前三位的麥當勞、星巴克、賽百味就占8.2%,在全世界均擁有萬家以上連鎖門店。
與之相比,中國餐飲業,規模雖然位列世界第二位,但是在業態、質量、地域、城鄉等方面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整個餐飲產業鏈發展不完善;尤其缺少享譽全球的餐飲品牌。
這對于餐飲品牌的創新發展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廣闊的海外餐飲市場,挑戰則是全球餐飲巨頭搶灘中國市場。
于是,中餐品類的創新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環境,還有全球,換句話說,2018年乃至未來,中國的餐飲創新要立足于全球市場,真正打造麥當勞這樣的開遍全球的餐飲品類、品牌。
正如周其仁教授說的那樣,中國人的特點是有雄心壯志,而這個特點將決定我們到底能不能后來居上。
煌天國際董事長黃耕在創辦“三分飽燴燒飯”之初就坦言,從黃記煌三汁燜鍋到三分飽燴燒飯,可復制性的標準化中餐一直是我們不變的初衷, 終無論是黃記煌,還是三分飽燴燒飯都會走向海外,讓更多的外國人吃到新式中餐。
水大魚就大,2017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下,政府部門不斷出臺利好政策,改善行業發展政策環境,保障餐飲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相信2018年,在越來越多的中國餐飲人的“雄心壯志”中,餐飲新品類還將不斷出現,全球化中餐品牌也終將到來。
上一篇:小吃標準化不應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