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3/4 15:16:10 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安迪
【摘要】 2017年7月,房東把房租由100萬元上漲到150萬元,楊謙的功夫面道餐館開不下去了。
2017年7月,房東把房租由100萬元上漲到150萬元,楊謙的功夫面道餐館開不下去了。
這家餐館選址在北京前門大街,人均消費25元,楊謙說,他主要靠人流量賺取利潤。
一直以來,楊謙都這樣算賬:當房租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小于40%時,自己是老板,大于40%時,房東是老板。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大約各是30%,這兩項成本不會降低。
不愿為房東打工,楊謙把新餐廳開到了北京六環外,2家在房山十渡風景區,1家在延慶雙秀峰景區。現在,房租成本大約占總銷售額的10%。
幾乎在楊謙關閉前門餐館的同時,楊謙的老鄉、天通苑春熙串串香合伙人宋杰森,正思考如何在北京四環內開設春熙串串香分店。
但他接洽的多數房東給出一個相似的答案,再等等,這通常意味著房東對房租有著更高的預期。
宋杰森說,他的初衷,除了想賺錢,也想把自己研發的144種菜品分享到市中心,但一直沒有合適且穩定的餐廳房源。
曾在東四環做麻辣燙的小李,坐在988路公交車上,看到之前的麻辣燙店已經打上了知名互聯網電商線下門店的名字時,“只怪自己沒本事”。市區合規商鋪越來越少,房租水漲船高,續約時,房東將房租漲了一倍,小李只能選擇離開。
房租攀升是無數中小餐飲人的擔憂。
太平戴維斯商業樓宇部董事郝一徽說,不管是寫字樓餐廳還是社區餐廳,租金上漲是趨勢。
郝一徽記得,10年前她剛入行時,全球知名咖啡連鎖品牌在北京的租金只占總銷售額的8%左右。
這可以理解成,該品牌在租房談判上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但郝一徽說,現在該品牌個別熱門門店的租金超過每月每平方米1000元,這也使得許多商鋪必須進行品牌升級,當然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迭代。
郝一徽說,北京市區的餐廳以寫字樓餐廳和社區餐廳為主,寫字樓餐廳租約長,業務發展較為穩定,但社區餐飲店租約較短,有些甚至只能被動地一年一簽。
很多中小餐廳因此離開,奔向更遠的區域。
但郝一徽認為,要看到餐飲行業的希望,現在政府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管,相比過去,在吃飯上面,安全多了。
楊謙證實,餐廳后廚確實受到了規范化管理。“中餐的后廚可以說是食品安全的核心,一般來說,中餐后廚需要7個清洗消毒的水池,過去只要保證水池數量即可,現在監管部門對水池的位置、大小等等檢查都已經標準化,這對消費者是好事情,對整個行業也是好事情。”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很多餐飲店鋪此前的經營場所是開墻打洞的居民樓,這是2017年北京市的整治重點之一。
開墻打洞是指居民樓一層“由居改商”的現象,過去,一些人把一層的居住用房改造成商鋪。
比起正規的商鋪,小區內的房租和水電物業費便宜,用戶量大且有黏性,但這樣的門店通常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
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開始進行開墻打洞整治,拆除臨街店鋪10多萬平方米。
下一篇:2018年 餐飲業將面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