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7/30 17:13:19 來源:餐飲杰 責任編輯:安迪
【摘要】 去廚師化”空前盛行,餐飲品牌化,后廚機器化,流程標準化。與其說廚師是“藝術家”,不如說更像一顆“螺絲釘”,藏在一道道菜品后,迷惘著未來。
十多年前,就有媒體報道《“油領”身價不輸白領金領》,轟動一時。新聞媒體的報道和贊譽,大大地提高了廚師的聲望。
過去,毫不夸張地說,招一個好廚師就成功了一半;現在能減少一個廚師就說明標準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力成本也下降了一截。
去廚師化”空前盛行,餐飲品牌化,后廚機器化,流程標準化。與其說廚師是“藝術家”,不如說更像一顆“螺絲釘”,藏在一道道菜品后,迷惘著未來。
01
招廚師全是小工
大師傅基本上都不用
隨著餐飲行業的發展和消費升級,整體餐飲界的走向慢慢以快消連鎖模式為主,“去廚師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比如初客牛排等很多餐品在市場上都已經流通了,都是半成品,不需要功底,完全可以標準化進行,其中DIY炙烤牛排更是便捷,消費者自行烤制,幾分熟自己定。
02
“去廚師化”隱有全面開花之勢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麥肯就已將快餐概念帶入中國,拉開了中餐標準化和“去廚師化”的帷幕;1997年,真功夫自主研發電腦程控蒸汽柜,率先攻克中餐“標準化”難題,實現了中餐工業化生產、無需廚師的目標。
之后,切菜、配菜,發面、揉面,食材入味、成型等環節,也開始由中央工廠替代廚師完成;接著是炒菜機器人出現了,炒出來的菜可以達到廚師的水準;供應企業更是先知先覺,推出了半成品甚至是成品的“預制菜”……
03
未來餐飲市場的趨勢
終是產品標準化的PK
餐飲企業單靠提升內部管理效率來縮減成本的做法已經到瓶頸期,因為食材采購、人為加工等諸多元素,造成餐飲市場競爭加劇,現在解決這些因素,快速打通供應鏈是方法之一。
以小龍蝦為例,從養殖到工廠標準化,采用“秒凍鎖鮮”的技術確保小龍蝦品質,餐廳只要“簡單復熱”就能轉化為餐桌上的“爆品”。
去年,龍蝦斷供的問題十分嚴重,遭遇5年來 嚴重的斷供現象,采購暴增50%,許多商家因為食材斷供,造成貨源不穩定利潤急劇下降,多家餐飲商家退出餐飲市場,而使用優質穩定的供應鏈可以很好地解決龍蝦斷供的問題,實現“爆品”標準化上桌,減少人工,去除對廚師依賴性。
縱觀未來的餐飲市場, 終還是標準化PK,餐飲行業競爭中誰先抓住產品標準化的“繩索”,就有可能在未來餐飲市場風口中拔得頭籌。
04
廚師的未來在哪兒?
按理說,日漸蓬勃的餐飲行業,理應給廚師帶來更多的機會。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廚師認為,廚師行業沒有發展前途,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
三成廚師認為做廚師沒發展
據近日《名廚》的調研報告表明,在參與調研的12595名廚師中,近1/3人認為做廚師沒發展。
原因很簡單工作時間長、生活單調、薪資上不去、未來沒保障、晉升機會少、沒有成就感、發揮空間少、好機會更少。
加上餐飲行業“去廚師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致于廚師們對職業的未來缺乏信心,并考慮在半年內換工作。
年輕廚師們則頻繁的跳槽,想到不同的餐廳試圖找到更好的職位,但卻屢屢碰壁。
32%廚師感覺自己跟不上節奏
除此之外,隨著餐飲大環境的快速變化,32%的廚師感覺自己跟不上節奏。
回顧過去3年的餐飲環境,廚師們直指變化太快了,競爭與學習壓力讓廚師們感覺被追著跑。其中,新奇食材的流行速度極快,很多廚師表示來不及學習與使用。
同時,食客們變得越來越“花心”,對菜品的追求,顏值大于口味,基本不懂得分辨一道菜品的技術含量,因而廚師的重要性被逐漸忽略。
從古至今,廚師的形式是在不斷變化的,從彭祖、伊尹以廚拜相,到孟子“君子遠庖廚”,再到“下九流”的伙夫,再到被文人墨客推崇的名廚……今天的“去廚師化”也只是社會自然發展規律而已,但“去廚師化”并不意義著要消滅廚師這個職業,而是不需要每個店都配備廚師,公司總部仍然要有一群經驗豐富的廚師,專心菜品開發與流程管理,相當于工業行業中的工程師、設計師。
上一篇:餐飲入駐購物中心的4大后門
下一篇:餐廳燈要怎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