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7/4 17:21:29 來源:餐飲杰 責任編輯:安迪
【摘要】 揚州炒飯、煎餅果子、肉夾饃,越來越多小吃正走向標準化……
小吃會是下一個餐飲的風口嗎?處于風口,是否一定要做到標準化?
都說站在風口上的豬都能飛起來,在經濟發展的時候,誰都想尋找風口。面對4萬億的餐飲市場,很多投資者、企業家都希望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市場占有率,如何找到連鎖規模可發展的產品?
小吃在這兩年可以說是異軍突起,占有了一席之地,我們可以看到西少爺融資8000萬,小恒水餃融資5000萬,這些都是單品類、更具地方特色的小吃,都通過資本的推動,迅速開店搶占市場。但是不管哪類餐飲都會面對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標準化。
所以,未來小吃也要走向標準化之路,從制作流程到運營服務,從店務管理再到顧客滿意度,方方面面都要進行相關的標準化設計,打造體系,提升復制的質量。
群眾基礎
關于標準化的部分,相信大家都知道,像肯德基,麥當勞就是我們的榜樣。可以看到目前標準化做得成功的中國民營企業,都留下了肯德基、麥當勞高管的足印,他們帶來了知名的連鎖企業管理經驗。
現在強調小吃要成為風口,必須走向標準化,因為這是必經之路。這里要提醒各位主營小吃類的朋友,建議大家要更多看到它的商業模式核心——市場群眾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捉住客戶喜聞樂道的產品。
高頻消費
雖然小吃競爭激烈,但是作出差異化、標準化、品牌化還是有市場的,反而一些新的品類進入到市場進行拉動和教育,這個風險就非常大,因為從生命周期來說,小吃單品如果選擇舶來品或者全新產品,就會有嚴重的挑戰。
例如前兩年非常火熱的CheeseCake芝士蛋糕,連鎖店滿街地開,但是短短兩三年就消失了,因為芝士蛋糕是舶來品,國人的口味無法接受,沒有群眾基礎,時間一長,新鮮度一過就退潮了。
再舉個例子:泡芙。前段時間爆紅的泡芙也是來自外國的西點,迅速火熱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周期逐漸萎縮,市場也不斷萎縮。
去年火熱的單品——歐包,今年的銷售數據也是萎縮。
這是什么概念?說到底還是產品的群眾基礎不夠扎實。
可以看出是否能成為客人高頻消費的產品,是小吃的必備的商業模式的條件。
當然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蛋撻,更具中國群眾基礎的產品,歷經20年長盛不衰;又如周黑鴨,它本身也是有很強的群眾基礎。
所以說小吃標準化成為風口,品類就必須是高頻消費,顧客能經常吃,甚至每天都吃的產品才是我們風口的部分,選對品類才更具生命力,有很強的群眾基礎,通過標準化、品牌化、系統化把它提升。
開連鎖專賣店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風口,這些都是我們看到市場的起起伏伏的案例后找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