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6/18 8:52:03 來源:餐飲杰 責任編輯:安迪
【摘要】 我請員工來就是為自己干活的,幫我賺錢的。殊不知,正是這種想法,趕跑了很多優秀的員工。很多餐飲老板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提供晉升通道、沒讓員工成為合伙人,而讓優秀員工都跑到對手的陣營去了。建立合伙人制度有多重要?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很多餐飲老板都認為:
我請員工來就是為自己干活的,幫我賺錢的。殊不知,正是這種想法,趕跑了很多優秀的員工。很多餐飲老板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提供晉升通道、沒讓員工成為合伙人,而讓優秀員工都跑到對手的陣營去了。建立合伙人制度有多重要?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很多員工都有這樣的想法:
我為老板干活,老板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而已,我只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這種“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很普遍,在許多餐飲人眼里,工作只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意義都不大,達到要求就行了。因此,工作的質量、標準都不會高。而只有抱著“為自己工作”的心態,才能將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 終獲得豐厚的物質報酬,實現自身的價值。
如何解決員工的打工心態?
千萬別以說教的方式,教育員工應該如何努力工作,而是應該建立合伙人制度,讓員工為自己干,而不是為老板干!
1、讓員工成為合伙人,建立員工晉升通道。
2、把餐飲企業打造成合伙人創業的平臺,培養事業合伙人,老板的成功,就是事業合伙人的成功。
3、用合伙人管理模式給員工科學的加薪、晉升,解決員工盼頭的問題。
4、用合伙人分紅制度獎勵員工,讓員工當老板!讓員工在餐飲企業內部成為事業合伙人。
5、用品牌分的管理模式給員工考核業績貢獻和文化貢獻,品牌分有多少就兌現多少合伙人獎金,給合伙人分紅。
6、建立合伙人利益貢獻機制,合伙人必須分為預備合伙人、合伙人、高級合伙人、終身合伙人,必須與品牌分掛鉤。
7、如果一個餐飲部有100名員工,就讓更優秀的5個人成為合伙人。
如何分配合伙人股權?
合伙歸合伙,股權要清晰。對于這個問題,可借鑒海底撈模式,絕對不能均分。
一、股權架構失敗案例
首先來看幾個案例:
西少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它的名氣和融資情況,現在他們內部陷入股權糾紛,創始人宋鑫已收到來自法院的傳票,是另外兩位創始人孟兵及羅高景起訴宋鑫,要求宋鑫以12萬元的價格轉讓估值近2400萬的股權,而案件的根源,就是股權結構問題。再來看真功夫,大家知道這是一家比較成功的企業,是中國頭家標準化的快餐店,但目前也是紛爭不止,小舅子潘玉海與姐夫蔡達標兩人使出渾身解數,上演全武行, 后蔡達標進去了。而所有紛爭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股權結構。
二、股權架構的意義
從上述兩個案例來看,建立合理的股權架構是至關重要的。那么建立合理的股權結構,意義何在呢?
1、可以明晰合伙人之間的權責利,體現各合伙人之間對餐飲企業的貢獻、利益和權利。
2、有助于維護餐飲企業和創業項目的穩定。
3、在未來要融資時,合理的股權結構,有助于確保創業團隊對餐飲企業的控制權。
4、融資時,投資人會重點考察你的團隊的股權結構是否合理,以避免重蹈“真功夫”投資人的覆轍。
5、進入任何資本市場,無論是新三板、IPO,也會考察股權結構是否明晰、清楚、穩定。
三、股權架構的原則
1、 差的股權結構:均分
每個合伙人對餐飲企業的貢獻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如果股權均分,就意味著股權與合伙人的貢獻是不對等的,合伙人一起干事業,就是對利益的追求,沒做成還好說,如果賺錢了,心態肯定會變化,這時候,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2、海底撈調整模式
那么,已經股權均分的餐飲團隊該怎么辦?可以借鑒海底撈模式。海底撈 初的創始人是四個老朋友,兩男兩女,后來這四人內部組合,成為兩家人。海底撈做起來后,張勇比較強勢,先是把兩位太太辭掉,然后,又強勢讓施永宏退出公司管理, 后,又強勢讓施永宏讓出18%的股權。當然,這不可能所有的餐飲團隊都能做到,但如果要確保餐飲項目順利,也必須要這樣做。
3、如何評估和認定股權架構是否合理?
①股權結構簡單明晰
“明晰”是指股東數量和股比、代持人、期權池等;“簡單”是指股東不要太多人, 科學的配置是3個人,這樣在溝通方面會有緩沖地帶,建議人數不要太多。
②存在一個核心股東
也就是有一個老大,要有帶頭大哥。如果股東當中,誰說話都算數,就等于都不算數。
③股東資源互補
也就說:我少不了你,你少不了我,彼此互相幫襯,如果功能職責太過接近,一定會發生糾紛, 后很容易另起爐灶。
④股東之間信任合作
彼此各自獨當一面,各干各的活,互相不干涉,彼此信任,背靠背。
四、界定概念:合伙人和股東
中國在企業的組織形式有三種:一人有限公司、普通責任有限公司(2人-50人股東)、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的身份都叫股東,所以簽約的是股東協議,而不是合伙協議。由于受《中國式合伙人》影響,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合伙人”來稱呼股東,本文中所說的合伙人,就是股東。
五、合伙人范疇
1、創業團隊中,不能成為合伙人的有哪些?
①不能保證持續資源的提供者
如果對方是資源提供型,他是否可以保證可以持續持有資源?如果對方是資源不穩定者,就不適合做合伙人,可以做顧問的形式來共享利益。
②兼職者
這是一個眾創的時代,多數時候會邀約一些在職者一起幫忙,如果是兼職的,就不會全身心投入。因為對方可以和你兼職,也可以給別人兼職。
③專家顧問
正常情況下,不會因為一個餐飲項目而邀請專家顧問做合伙人,但這些人可以作為智力支持,比如財務、法律、商業模式、融資理財顧問等等。
④早期員工
剛開始彼此都不是太相互理解,早期吸收為合伙人,給彼此太多期望,都會存在后患。在餐飲項目中,如果TA按照后續的發展應該成為一個部門的話,那么,如果把10%放在他身上,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如果他是一個團隊來拿,那就是合適的。
⑤理念不認同,不能同舟共濟
人性是 看不出來的,所以很多餐飲項目 終都導致失敗。而人的本性的調查是 難、也是 重要的,一個餐飲企業的成功,商業模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執行這個商業模式的操盤手。餐飲項目失敗,錯的是人,而非商業模式。
⑥天使投資人
投資人的本質是逐利,如果天使投資人早期成為合伙人,容易對餐廳定位和后期發展產生影響,他們只是為了經濟的利益而加入,然后獲利后及早退出。
2、合伙人標準
①資源互補,取長補短。
②各自獨當一面。
③背靠背,互相信任。
④更好都能共同出資。
對于出資人,不一定要求錢一樣多,但更好要一起出錢,這能體現出大家對餐飲項目的支持。當然,出資后,對餐飲項目的感知、熱愛和程度也會不一樣。
六、股權蛋糕:股權如何分配?
1、股權激勵池
股權是為了鼓勵大家的積極性。海底撈是全員激勵的。《海底撈模式你學不會》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為每個店長都有份額,員工有股權激勵,他們做自己的事情,心態當然就會不一樣,員工是發自內心在做事。
備注:
與班車、免費午餐、帶薪休假、住房補貼等福利相比,股權激勵是推動員工養成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法寶。
2、新合伙人的預留
前期預先準備充足的股權份額,在吸引人才的時候才有優勢。否則,已經到手的股權,讓大家再拿出來就不一樣了。
3、融資的預估
融資的預估和新合伙人的預留是不一樣的概念。每輪融資都要預估出來,到時候要平等稀釋,讓大家心里有個準備。
4、創始合伙人
后才是創始合伙人的股權分配。
上一篇:新手開鹵菜店,生意好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