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25 9:05:00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安迪
【摘要】 12月17日,“盤”了25年社會餐飲酒樓的武漢艷陽天集團,宣布正式進軍團餐市場。社會餐飲頭部企業強勢而入,武漢團餐市場,將迎來激烈的“龍虎斗”。
12月17日,“盤”了25年社會餐飲酒樓的武漢艷陽天集團,宣布正式進軍團餐市場。社會餐飲頭部企業強勢而入,武漢團餐市場,將迎來激烈的“龍虎斗”。
“新團膳、鮮滋味”,當天,艷陽天旗下的團膳公司亮相。讓食堂員工餐也能享受品牌酒樓的美味和服務,艷陽天表示,將把新的團膳公司打造成武漢地區 的團餐品牌,在集團形成社會餐飲和團餐雙賽道齊頭并進、融合互動的新餐飲格局。
武漢團餐,一年“吃”了200多億元
團餐,過去俗稱“大鍋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歷經30年發展,我國團餐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了餐飲業一匹亮眼的黑馬。有人形象地稱,團餐是一個處在聚光燈外不被注意的大賽道。
一份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團餐服務涉及7億至8億人的就餐市場。2019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占整個中國餐飲市場的三成。就全行業來說,團餐企業總銷售額增幅達20%以上,超過餐飲行業整體增速。
武漢餐飲界人士介紹,武漢團餐市場的情況與全國大體一致,發展速度還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保守估計,武漢團餐市場年規模已達200多億元,而且增長勢能還在釋放。
“不要以為團餐就是過去理解的食堂、員工餐。”艷陽天集團董事長余震彥說,團餐市場正在“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不斷提檔升級。他介紹,現在有的單位食堂建得像小美食廣場。團餐中也有宴會包間,有中餐零點,有類似快餐的員工餐,有茶餐廳、咖啡廳、面包房等。團餐考驗的是餐飲企業的整合服務能力。這些,都為深耕市場多年的社會餐飲品牌入局提供了契機。
消費升級,90后、00后是團餐主體
艷陽天揮師團餐市場“蓄謀已久”。早前,該集團就創辦了面向團餐市場的艷陽天食品有限公司,各項運作緊鑼密鼓。今年疫情期間,艷陽天在團餐上小試牛刀,承擔了部分方艙醫院、援鄂醫療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患人員的餐食供應任務,艷陽天日供應營養盒飯從疫情之初的6000份,上升到 高峰的4萬份。餐飲保供井然有序,反響良好。
社會餐飲品牌入局團餐并不意外。團餐的優勢、特點都很明顯,消費群體固定且龐大,流水穩定,供應鏈比較完整。社會餐飲雖然淡旺季差異明顯,但其上游食材、中游加工、下游運營都較成熟,集約采集、標準化生產、產品研發、人力管理乃至資金實力,都可以轉化為拓展團餐市場的利器。
順應消費升級大勢,團餐需求端發生了很大變化。90后、00后逐漸成為團餐消費主體,他們對團餐口味和健康品質的追求明顯提升,不再希望只有單一的傳統中餐,而是想吃到更豐富、有品牌的產品,并且要有更好的進餐體驗。團餐正在走向多元化、精細化、復合化,與餐館酒樓的差距越來越小。社會餐飲在品牌、技術上的優勢在團餐中能得到充分發揮。
余震彥透露,艷陽天團餐在2021年全面鋪向市場,除了食堂托管服務、集體配餐服務等,還將進行食材配送服務。“一成不變的菜品”是團餐更大的痛點,艷陽天將以此為切入點做好“社(社會餐飲)團(團餐)融合”,以產品力為核心賣點,通過“定制化餐飲+個性化服務”,打造更營養、更美味、更綠色的新團膳,從“大鍋亂燉”走向“大鍋精炒”,不斷提升消費體驗,讓消費者在食堂也能品嘗到好吃、好看、好玩的菜品。艷陽天計劃在有條件的食堂開辟“非遺小館”,精心烹制艷陽天省級、市級非遺項目武昌魚、鮰魚、黃燜肉圓等佳肴。為了做好原材料綠色采購,艷陽天在遠城區興建了占地2000畝的生態種植養殖基地。
優勝劣汰,團餐迎來洗牌期
據了解,在全國,此前不涉及團餐業務的社會餐飲品牌紛紛進軍團餐市場,而且一些食品工業、物流、互聯網等企業也跨界加碼團餐,團餐市場風起云涌。
今年8月,海底撈針對家庭、企業、團隊聚餐等大型用餐場景,推出外賣火鍋團餐業務。以“團餐+海底撈特色服務”模式,安排專職經理,實行定制場地、餐具餐品等一條龍定制服務,一次可以集中服務1000人。
廣州酒家、西貝等開始殺入團餐領域。在華為食堂,已有很多快餐連鎖品牌出現。思念食品也入局團餐市場,主要關注學生餐。順豐推出“豐食”,借助在物流、線上運營以及客戶資源上的優勢搭建企業訂餐平臺,餐飲商家通過平臺獲得團餐訂單,由順豐同城進行配送。
團餐市場成了社會餐企和餐飲平臺突破瓶頸,找尋業績新增長的“機會窗口”,社會餐飲和團餐之間的邊界逐步靠攏,團餐的市場化進程大大加快,迎來了洗牌期。
在國外,團餐市場集中度較高。歐美大型品牌化團餐企業占據了團餐市場份額的80%,日韓也有60%,而我國僅為6%。
武漢團餐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但部分團餐企業仍存在“小、散、弱”的狀況,行業發展與城市發展并不匹配。未來,社會餐飲企業涌入團餐賽道,將給團餐企業帶來巨大挑戰,進而倒逼團餐行業品牌化升級。
有關專家指出,團餐與社會餐飲,雖然都是餐飲行業,但二者有本質區別,企業基因、管理模式、運營方法等完全不同,社會餐企入局團餐能否服“水土”還有待時間檢驗。
艷陽天表示,步入團餐賽道,并不是要放棄社會餐飲這個老本行,相反,這方面的經營還要做大做強做好,對團餐產生巨大的推動。他們在武漢頭部社會餐企中率先“吃”團餐這只“螃蟹”,是為了把品牌、資源、技術等優勢整合好,尋求第二曲線的業績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