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7 13:36:11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郭詩卉,徐天悅
【摘要】 北京便利店市場將迎老號“新兵”。12月6日,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宣布旗下有60多年歷史的老品牌“同興成”以社區便利店的新定位面世。
北京便利店市場將迎老號“新兵”。12月6日,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宣布旗下有60多年歷史的老品牌“同興成”以社區便利店的新定位面世。作為頭個由餐飲巨擘跨界的便利店品牌,同興成與市面上其他便利店的基因差異明顯,背后的餐飲資源優勢或將在商品、供應鏈上為便利店行業帶來發展的新思路。不過,便利店本身是高投入、高成本的業態,且競爭激烈,尤其是在巨頭跑馬圈地的社區市場,同興成能激起多大水花還是未知數。
餐企首次入局便利店
據了解,同興成新便利是北京華天集團和天貓超市合作推出的便利店品牌。其中,北京華天集團為控股方,天貓超市為店鋪提供設計方案、門店系統技術支持以及品牌授權等,門店設立及經營相關事務由同興成獨立負責。
北京華天集團副總經理胡博介紹,“同興成”并非新創品牌,而是一個創立于60余年前的糧油副食店 ,以前就為老百姓提供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如今,“同興成”將以嶄新的面貌與消費者重新見面。
同興成新便利西直門店位于西直門南大街社區,占地約200平方米。北京商報記者在店內看到,除了糧油、酒水、休閑零食、生活用品,生鮮果蔬和熱食是該門店的重點經營品類。值得一提的是,門店中有較大面積讓位給了生鮮區,主要售賣新鮮蔬菜和水果。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總經理賈飛躍表示,生鮮品類多是同興成新便利的一大特點,目前生鮮產品占同興成新便利整體產品的三成左右,未來目標是將生鮮產品占比提高到50%。加大生鮮產品占比是考慮同興成目前定位于服務社區居民,生鮮產品購買需求較大,而目前能提供生鮮產品的社區便利店又相對較少,這也是吸引北京華天入局這一領域的主要原因。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同興成新便利門店運用了不少黑科技,比如商品電子價簽和刷臉自助結賬等。有了天貓這一合作伙伴,同興成對線上渠道也得到了拓展。據了解,同興成即將引入天貓超市一小時達服務,在門店三公里范圍內提供上門配送。目前,系統調試已基本完成。
搶奪社區市場
近兩年,受政策利好和便民需求導向,各路玩家紛紛以生鮮為切入點,加入對社區場景的爭奪。跑馬圈地者如永輝生活、蘇寧小店,前者今年計劃新開1000家店,后者從今年初落地頭家店以來,在北京已經開出320家店。傳統便利店領域則有不少企業針對社區場景調整服務結構試水生鮮品類。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便利店行業的入局者中,華天同興成的身份稍顯特殊,屬于 個由餐飲巨擘開出的便利店。在同興成便利店內,也并不意外地出現了快餐等食品的銷售櫥窗,未來還有可能引入慶豐包子。這背后既有華天旗下餐飲品牌在社區的布局積累所推動,也難掩華天自身在便利店風口下對社區零售市場的擴張野心。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同興成目前的4家連鎖門店,選址都在社區周邊。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看來,北京華天社區周邊布局有大量門店,可以說北京華天在社區市場的優勢比較明顯,此番推出社區便利店品牌是北京華天進一步搶奪社區市場的表現。對于很多便利店而言,鮮食已經成為重要的盈利點,華天在食品和餐飲方面的優勢也能幫助同興成與其他社區便利店形成差異化競爭。另外,北京華天旗下餐飲品牌中大多屬于正餐品牌,復制難度相比便利店要大很多,同興成如果能在社區得以規?;瘡椭?,那對于北京華天的餐飲業務發展將十分有利,尤其是北京華天的食品生產業務。
今年10月,北京市商務局等七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印發的通知》,在便利店經營的空間位置、網點布局、項目品類、注冊審批等方面提出了19條創新舉措,進一步優化便利店業態發展環境?!洞胧分忻鞔_,社區場景將引入更多連鎖便利店,按居住項目規劃10-20平方米/千人的標準預留便利店業態空間,按每社區建設不少于1個便利店的配置指標完善街區商業生態。傳統便利店自我變革,異業巨頭新興跨界。毫無疑問,眾目睽睽之下,社區便利店市場還將迎來一場“火拼”。
跨界下的差異化挑戰
鮮食、熱餐類商品是便利店銷售利潤 豐厚的品類,同興成背后自帶的餐飲“基因”如何與便利店有機融合也引人猜想。不過,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目前,同興成便利店里的生鮮及熱食等商品并不是來自華天集團本身供應鏈體系,華天方面表示,未來同興成將會被逐步打造成華天餐飲體系的供應鏈。
事實上,便利店加餐飲的模式在國外并不少見,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盈利的核心優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黃江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美國便利店的特色就是“食品服務”,提供熱狗、漢堡包、炸薯條、熱飲等各種各樣的食品現場制售服務,毛利率超過40%,是一個“暴利”行業。而伴隨老齡化、少子化等社會因素,日本便利店提供的飯團、快餐等食品則可以滿足社區居民24小時的餐飲需求,毛利率也高達35%-40%。
在便利店企業紛紛加重鮮食、快餐類商品比重之時,同興成從餐飲業切入市場,是否能發揮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仍充滿未知。朗然資本創始合伙人、前聯華快客便利店總經理潘育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連鎖餐飲企業一般背后都有中央廚房,而便利店一般則依靠鮮食工廠來供應食品,這兩者背后的運營邏輯是不一樣的。政府監管審批的證照不一樣,生產出來的產品規格標準、加工方式、損耗控制也不一樣。此前也有便利店跟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嘗試合作,但并沒有大規模拓展的成功案例。從食品品質的穩定性、新鮮度來說,當下來看還是鮮食工廠體系更有保證。
黃江明表示,目前,在中國的便利店企業還沒有找到這一業態 適合的餐品結構。比如7-11在日本受歡迎的傳統飯團和快餐在同緯度的上海銷售尚可,來到北京的接受度就比較低,因為不符合北京人的飲食習慣。便利店企業做快餐等食品,營養、健康、安全是核心,但是在這個基礎上還要花功夫研究如何適應北京人的口味,在快餐口味的研究、鮮食商品的開發更新上都還要做很多工作。
北京商報記者郭詩卉徐天悅/文李烝/制表
上一篇:千味合餐飲,重慶美食培訓基地